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

2010-10-30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30 週 六
主題:不尋常的環境
經文:出埃及記三章1-22節


你曾否為生活的瑣事心煩,聽不見神的聲音?這時候要察覺神微小的聲音確實很難。或許是因為如此,神只好透過不尋常的環境大聲說話。 試想摩西在出埃及記第三章的處境。曾經貴為埃及王子、享盡榮華富貴的他,如今亡命天涯,在曠野苟活。這樣的人生絕非他所願,恐懼、失望、自尊受傷等種種情緒不停在心裡翻騰。 這一切其實都是因為神在他身上有極大計劃,需要先將他的眼光移轉到祂身上。為此神特地安排了一件牧羊人不可能視而不見的事:荊棘叢著火,植物本身卻毫無損傷。更令人吃驚的是,神竟然透過燃燒的荊棘對摩西說話!換成是你,不會特別注意嗎? 有時這的確是神做事的方法。為了對我們說話,祂特地安排不尋常的事情發生,迫使我們停下腳步、仔細觀看、靜心聆聽。 對神的兒女而言,沒有什麼事是巧合的。你所見所聞的每件事,都是神為了某些理由要你特別注意的。 信徒必須學習從各樣環境—從不合理、不尋常到簡單、平凡—探索神的旨意。無論那些遭遇是難以想像的好或無法忍受的壞,明智之舉就是退後一步,求神幫助我們從祂的角度看這件事。

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

2010-10-29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29 週 五
主題:如何達到目標?
經文:以賽亞書四十一章10節


昨天已經了解確立目標非常重要。信徒在建立這些目標時應當要依循神的帶領,不是隨心所欲再指望神給予賜福。目標能否成功,取決於對神倚靠的程度。若妄想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目標—即便是聖工—註定會失敗。 其他因素也有助於達成目標。譬如,燃燒的熱情能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,避免灰心。此外也應要對達成目標滿懷信心,知道神必裝備我們完成祂指定的任務。想想小牧童大衛。在大巨人歌利亞面前,他幾乎不堪一擊,然而神藉著他在野地打跑野獸保護羊群的經驗,裝備他能完成任務。 按部就班安排行動計畫,對成功也有助益—善用月曆的功能,訂定每一個階段的最後期限。此外還有兩項是不可或缺的:勇氣與執著。害怕失敗和過度在乎別人的聲音,容易讓計劃停滯不前。勇氣來自於讀神的話、禱告和拒聽負面的聲音。執著則能使人定睛於目標,不致偏離。 你可以繼續渾渾噩噩,也可以尋求明白神在你身上的計劃。神要帶領你達成某個特別的目標嗎?記住,神無所不能。只要正確落實這些原則,必看見祂能行奇事,並為你達成祂所訂的神聖目標。

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

2010-10-28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28 週 四
主題:得勝的生活
經文:撒母耳記上十七章27-47節


非利士軍隊枕戈待旦。稚氣未脫的大衛遠赴前線探視幾位兄長,也為他們補充糧食。在那裡,這位以色列少年聽聞惡名昭彰的歌利亞對以色列人口出恫嚇,令他氣憤填膺,不禁脫口而出:這大巨人是誰?竟敢向永生神的軍隊罵陣? 這時大衛感覺到神要他迎戰歌利亞,他就順服了。 於是大巨人和小男孩正式開戰。全能的神站在小男孩這一邊,一舉殲滅歌利亞和和非利士軍隊。 這個小蝦米打敗大鯨魚的故事令人嘖嘖稱奇,在現今世界實屬罕見。但其實我們就好像大衛,縱使置身駭人、「不可能」的環境,也能得勝有餘。不過這需要有幾個條件。首先是要從神的角度定義成功:設定的目標要符合聖經,天父才會帶領我們,我們也才能順從地跟隨。 其次,好比大衛,我們應當要有清楚的目標。好的目標一兩句話就能交待清楚。譬如,大衛的目標是拯救神的百姓脫離仇敵之手。我們的目標可能較為遠大,譬如在兒女面前樹立倚靠神的榜樣。其它的,比如每週安排一次家庭時間,就比較容易達成。 無論是像大衛一樣面對駭人的挑戰,或是較為簡單的任務,都不該沒有目標。求神在你寫下目標時—無論大小—指引你的方向。當年使大衛能高唱凱歌的神,如今也渴望帶領你獲勝。

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

2010-10-27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27 週 三
主題:靠禱告解決問題
經文:歷代志下二十章4-15節


猶大王號召全國百姓一同禁食求神拯救,來自各鄉鎮的人回應王的呼聲,群聚祈禱。約沙法藉禱告解決人生難題,這樣的舉動值得效法。 天父的能力大過一切難題。這位王口中的神主宰萬邦萬國,無人能抵擋(6)。縱然有許多難題我們無力解決,然而在神沒有難成的事 (太十九26)。禱告時如能定睛於神的偉大,所有難題都會縮回正確的尺寸。 神有時喜歡我們與人一起禱告。從猶大各地前來的家庭,呼應王的號召,齊聚在神面前禱告(代下二十13)。在早期教會,信徒一起禱告也扮演重要的角色(徒二42)。 神會透過人的禱告提供解決辦法。祂的回答會恰好符合我們所求,甚至出乎意料之外。祂或許會叫我們耐心等候,不要貿然行動,或是帶領我們轉投新的領域。無論如何,神的帶領均合乎祂全備的旨意。此外,祂也可能會要求我們憑信心跨出去。神會利用每個機會鞏固我們的信心,幫助我們在仁義中不斷成長。 當時猶大人等候多久才得到答案不得而知,但他們確實等到聽見神的聲音才行動。祂告訴百姓切勿灰心喪膽,反要信靠祂。藉著禱告,我們也一樣能進入祂的同在,為人生的挑戰領受力量與方向。

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

2010-10-26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26 週 二
主題:用禱告尋求神
經文:歷代志下二十章1-3節


約沙法執政期間,敵軍聯手攻打猶大國。他處理危機的態度堪為典範。 聖經說,這位王用禱告「定意尋求耶和華」(3)。當患難臨到,上上策就是呼求天父。神的兒女能篤定相信祂愛我們,關心我們生活的大小事。祂藉由十字架,與每個信靠主耶穌的人建立新約(路廿二20),應允要赦免我們的罪,接納我們進入祂的家,看顧我們。這救恩並非我們用好行為換取的,乃是因著代替我們死的耶穌完成的救贖的工作(弗二8)。在耶穌之後,神又差祂的靈內住信徒裡面,證明我們已經得救,也永遠與我們同在。祂關心我們各方面的生活,應允要垂聽我們的禱告。 約沙法面對危機能如此從容,全因他已經養成凡事尋求神的習慣(代下十九3)。我們若想要隨時預備好處理人生的突發狀況,就當天天操練尋求神,認定祂的主權,承認我們全然倚靠祂。 檢視我們的習慣與思想,便曉得眼目的焦點何在—神或其它。早晨醒來,用思想神取代籌算自己的計劃、規律讀經並實踐經文,即可證明我們的心是在尋求神。

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

2010-10-25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25 週 一
主題:對抗歌利亞
經文:撒母耳記上十七章1-53節


大衛與歌利亞短暫的交鋒,代表的不只是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的戰爭,而是捍衛耶和華聖名的一方在對抗懷疑祂主權的另一方。大衛坦承,一個拿甩石機弦的牧童能打敗巨人歌利亞,靠的就是耶和華的名。 在對抗歌利亞時,大衛展現出真實的勇氣和信心。但趨使他勇敢對抗巨人的卻是心中的義憤:「這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是誰呢﹖竟敢向永生神的軍隊罵陣嗎?」(撒上十七26)大衛堅信一定要有人出來抹去歌利亞的謾罵帶給以色列人的羞辱。既然沒有其他人出面,他就自願挺身捍衛耶和華的名。 現代讀者在讀這段故事時,腦海中浮現多半是一個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畫面。我們僥倖地想自己應該不會遇到這種事,但其實故事真正的精神在於大衛是為神而戰。當天父和耶穌基督的名受到嘲弄時,信徒必然會像大衛當年一樣面臨抉擇。屆時我們會轉身而逃,抑或為神的名挺身而戰? 要對抗羞辱神的名的人不需要有神學學位。聖經的真理就是你對抗敵人的「光滑石子」,而聖經的道理是駁不倒的。無論結果看似如何,這場戰爭是屬神的,祂會使忠心的人得勝。

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

2010-10-21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21 週 四
主題:超乎萬名
經文:腓立比書二章5-11節


在希伯來人的家庭,為小孩子命名是一件大事。為了挑選名字煞費苦心的家人,有時會選擇一個對父母有特別意義的名字,譬如,利亞幫她第四個兒子取名為「猶大」,意思是:「這回我要讚美耶和華」(創廿九35)。有時身上明顯的特徵也會決定這孩子的名字。創世記廿五章26節透露出雅各便是一例(他的名字意思是「抓住」)。 出生時取的名字,對別人來說往往就象徵這一個人。這種情形在古時候頗為常見。今天,還是有人會在無意間將性格特徵和體驗連接在名字上。我們都希望當別人聽見我們的名字,心中浮現的是美好的感覺,不是恐懼! 在這一方面,馬利亞和約瑟的經驗就不同於其他猶太父母。他們不是照自己的意思為孩子命名,而是採用天使指示的名字(太一21)。天父親自為祂的兒子挑選世俗的名字,象徵祂降世的意義。日後萬膝要跪拜、萬口要稱耶穌基督為主(腓二10)。 「耶穌」的希伯來原文意思是「拯救」或「祂拯救」。耶穌有許多稱號:主、以馬內利、夫子、大祭司等等。但祂的名字卻道盡祂一生的故事:降世拯救世人脫離罪。難怪神會給祂一個超乎萬民的名!

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

2010-10-20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20 週 三
主題:無聲的溝通
經文:雅各書二章14-18節


神呼召信徒與人分享祂的真理,我們卻經常言行不一。這個問題似乎時常糾纏著我們。 每一天,我們的身體都在傳達某些訊息,有時是藉言語,有時是藉行動。譬如,假設一位父親悄悄決定停止什一奉獻,那他傳達給兒女的訊息是很響亮的。雖然他沒有開口,卻形同宣布:「孩子,你們在金錢方面不要倚靠神。神有時會食言,不會照顧你的需要,所以你最好把錢留在身邊。」你希望傳達給兒女這樣的訊息嗎? 你或許會抗議:「我或許沒有守什一奉獻,但絕對不會叫孩子不要倚靠神。」話雖如此,但其實你已經把一個無聲的訊息清楚而響亮地傳出去。看在別人眼中—特別是小孩子—你的動作早已勝過千言萬語。 使徒保羅了解以身作則的非凡影響力。為此他自我要求務必在屬靈兒女的面前,用正確的行為和價值觀做好榜樣(帖後三7-9)。 重要的不是我們有否傳遞訊息,而是你傳遞的訊息是什麼?鑒察己心,看看我們是否有言行不一的現象,然後立志與人分享完整、統一的訊息。

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

2010-10-19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19 週 二
主題:漠視神的聲音
經文:馬太福音七章24-27節


信不信由你,在教會裡其實有很多人是故意漠視神的真理。你或許會問:「有誰會這樣?」這樣的人你應該也認識。 有些基督徒說:「我不要再上教會了,那些牧師開口閉口都是罪、罪、罪。」不然就是談「金錢」、「忠心」,甚至是「十字架」。倘若我們只聽到人的聲音,聽不見發出訊息的神,很容易就會對堅持真理的傳道人心生不滿。 若是你發現自己對敬虔愛神的牧者講的道有如此強烈的反應,就該誠實自問:「這篇信息踩到我的地雷了嗎?」為何你不想聽有關什一奉獻的講道?或許是因為你心知肚明自己並沒有讓神掌管錢財。這時人天然的反應就是:逃。 這說明了為何有那麼多人幾乎是從教會奪門而出—因為聽不下去了!他們已經決心不聽神的話,當然無法再忍受下去! 在馬太福音七章26節,耶穌論到有些人聽了神的話卻拒絕實行。祂比喻這些人是「無知的人,把房子蓋在沙土上」。你希望被神看為「無知的人」嗎?當然不希望。你當然希望成為心思意念越來越像基督的信徒。

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

2010-10-18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18 週 一
主題:傳揚神的真理
經文:馬太福音廿八章18-10節


很多人說:「對你而言是真理,對我不是。」真理不是相對的,也不是屬於某些人的。換言之,如果是真理,那走遍天下都是真理。神的真理堅固如磐石,你應當與人分享。 這個命令在聖經裡反覆出現。在馬太福音廿八章18-20節,神將世人所知的大使命頒給我們。這是每個信徒不可推諉的責任,要出去將耶穌基督的真理傳給人,將領受到的教導人。 在提摩太後書二章2節,保羅叮嚀提摩太不只要與人分享所學,也將鼓勵人把福音傳給更多人。在哥林多後書五章20節,保羅甚至說我們這些信徒就是「基督的使者」;換言之,我們就是祂在世上的特使。 我們應該將所知道的告訴身邊的人。為什麼?因為聖經清楚指示我們的使命就是幫助人與神和好。這個訊息的急迫性不容質疑。傳揚神的真理確實是我們當仁不讓的責任。 這星期用一點時間寫下你信主的過程,包括所有重要的細節。反覆回想你自己的見證,直到你能隨時隨地自在、自信地與人分享,然後禱告求神賜給你機會。不要怕,只要說出你的故事,然後把結果交給神。

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

2010-10-16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16 週 六
主題:認識神的真理
經文:哥林多後書二章10-16節


神會對我們說話,為要使我們能明白祂的真理。祂的信息清楚明瞭,因為祂期待我們能謹慎而完全地了解祂的心意。神不會打謎語,祂說的話都是人聽得懂的。 只是人可能不是每次都能了解神的意思,有時可能得費心解讀。不過問題並不在神的話語意不清,而是我們的耳朵被塞住了,聽不懂神的真理。 不饒恕會阻礙我們正確解讀神的話。恐懼、焦慮、懷疑、不禱告也會產生屬靈的「靜電」,干擾聽力。有時候最大的障礙是我們思想,因為人天生喜歡自己解決問題。這種心態會豎起一道高牆,使我們聽不見神的聲音。這道牆非拆不可。 記住,我們能聽見神的聲音,是因祂將聖靈擺在我們心裡。未信者不能明白神的事,因為他們只能用人的思維去解讀。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擁有聖靈,祂能使我們清楚聽見神的聲音。 你覺得神的話艱澀難懂嗎?如果你想靠自己力量明白,答案就是肯定的。別急,把焦慮的情緒交給神,讓祂的智慧充滿你的靈—和你的思想。

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

2010-10-15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15 週 五
主題:藉由失望說話
經文:民數記十四章17-24節


我們常常過度專注在某個人事物上,以致聽不見神的聲音,這時神吸引我們注意最有效但也最痛苦的方法,就是失望。我相信這方法不會有人喜歡! 神就是藉此方法巧妙地對以色列人說話。在民數記十四章,祂正要指揮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,豈知他們因為懼怕當地居民,拒絕前進。於是神告訴他們「不得看見……應許之地」長達四十年,直到這一代的人全部離世。 以色列人失望極了,決定洗心革面,只是為時已晚,神心意已決。以色列人為此傷心痛苦。 落入絕望深淵的以色列人會因此定睛於神嗎?那是當然的。下一回神再對以色列人發號施令時,你想他們不會比較專心聽嗎? 遺憾的是,很多人這時反而跌倒了。當失望的事件發生,我們非但沒有仰望神,反而急著怨天尤人,或是怪命運不好,甚至歸咎於魔鬼撒但。 我們怎麼樣就是不願相信是慈愛的天父令我們失望。其實神非常樂意使用失望調整我們的意念與祂相符。想想你眼前遭遇的困難,說不定神有話要對你說。

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

2010-10-14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14 週 四
主題:透過錢財說話
經文:士師記六章1-6節


神要在我們身上掌權,最大的挑戰就是錢財。當神在金錢上大大賜福,人很容易就會開始自滿,自覺不需要神。這時,神可能會用最痛苦的方法吸引我們注意。 今天的經文便透露出這樣的訊息。百姓開始恣意妄為、遠離神,於是神用一個特別的方法吸引他們注意,因為祂知道他們最在意什麼:錢財。祂允許敵人來破壞他們的生計—毀壞他們的土產—時間長達七年。敵人的侵略行為徹底摧毀他們的生活方式。 結果如士師記六章6節呈現的,以色列人開始「呼求耶和華」。他們回轉向神,努力要恢復與神的關係。他們為何願意悔改?因為神直接操作、干預他們的經濟。 這些年我遇到許多情況類似的人。神給予極大的成就,他們卻反而離開神,神只好挪去人與祂之間的障礙:他們的財富。結果往往是人重新火熱地追求神。 別忘了,我們的神是忌邪的神(出二十5-7),祂絕不允許任何因素—包括祂的賜福—阻礙你親近祂。用禱告的心思考你人生的先後順序。求神重新掌管你的經濟,並祈求智慧能在祂的帶領下管理金錢。

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

2010-10-13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13 週 三
主題:神透過朋友說話
經文:撒母耳記上三章1-10節


當我們不聽神的話,通常祂就會透過別人捎來信息。撒母耳記上三章1-10便是一例。眼前發生的事令年幼的撒母耳不解,他聽見人說話的聲音,卻不知那是神,而他的師父—祭司以利—曉得那是天父的聲音,便囑咐小撒母耳要照著神的話而行(9)。 撒母耳謹遵師父的吩咐,展開向世人轉達天父旨意的人生。當初若非以利如此囑咐這個小幫手,恐怕也不會有後來變化。 多年前我也有類似的經驗。一位朋友出乎意料地打電話來說:「我在禱告時,神要我轉告你明天要先禁食禱告再作決定。」我聞訊極度震驚,因為我的確正面臨重大的抉擇,這位朋友不可能知道。 我虛心接受他的忠告,過程中神也賜給我所需的答案。後來赫然發現我原來的方向錯了,若不是朋友的提醒,恐怕會遺憾終身。就在那關鍵時刻,神適時介入,用奇特的方式吸引我注意。 當我們快要偏離航道時,有時神會透過其他信徒對我們說話,所以一定要與可靠的敬虔男女維持一個緊密的網路。特別為著你身邊以基督為核心的信徒感謝神,並祈求智慧能分辨他們的建言。

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

2010-10-12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12 週 二
主題:制定目標:成功的關鍵
經文:使徒行傳十三章1-5節


天父的渴望是我們能夠相信主耶穌基督(約六29),越來越像祂(羅八29),落實神的計劃(弗二10)。制定目標有助於完成神聖的事工。 求神指示我們應當從何做起。藉著默想經文、用禱告尋求神、領受智慧的建言,即能判斷神要我們投入哪項事工。沿途制定有智慧的目標,也有助於用敬虔的方式完成事工。 有一次我想要更清楚明白神在我身上的旨意,以及應當如何執行,特別撥出一個星期禁食禱告,尋求明白神的計劃。每一天,我會把浮現的想法記錄下來。有些想法似乎很不切實際,我就會有點猶豫,雖然如此,我還是感覺到聖靈在敦促我把每一點都寫下來。等到一個星期結束時,我已經列出一長串的目標,其中有短程的,明天、下星期或下個月的目標;有中程的,為期一兩年;長程的目標從五年到十年都有。有些想法當時看來不可思議,最後神竟然都一一成就了,令我大感意外。這一切不是因為我擅長計劃,乃因那是神的旨意。 生命是一份禮物:神在母腹中賜給我們肉體的生命,在耶穌基督裡賜給我們屬靈的生命(約二十31)。浪費神的恩賜是不對的。配合神的旨意制定目標,在屬靈和肉體上都能告捷—會越來越像基督,人際關係和工作也會成功。

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

2010-10-11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11 週 一
主題:訓練屬靈的聽力
經文:馬太福音十七章5節


我們的屬靈聽力會直接影響與神的關係。譬如,未信者只會聽到神的一句話—呼召他認罪悔改並靠耶穌基督得救。他若未踏出這重要的一步,神的任何作為或聲音對他均毫無影響。 至於信徒呢?基督徒與神親密的程度對屬靈聽力有何影響?這主要是身份的問題。一旦接受基督為救主,我們就篤定擁有救恩,在基督裡的位分是永遠穩妥的。但除此之外,神也要我們的信心長大成熟。 我們越來越認同耶穌,靈命就會不斷成長。這種持續的認同會使我們更親近神。所以我們禱告不是在向遠方冷漠、遙遠的神祈禱,而是在向一位愛我們、堅固我們、改變我們更像祂的神禱告。 如此的轉變會使我們更親近祂。我們不須再俯伏跪在祂面前,為自己的罪痛哭哀號,祈求祂憐憫,反而能坦然無懼、歡喜快樂地到祂面前,深知祂愛我們、赦免我們、喜悅我們的禱告。 當我們與天父的相交毫無障礙,肯定能清楚聽見祂的聲音。越親近祂,屬靈的聽力就會越敏銳。透過耶穌,我們能與全能天父建立超乎想像的親密關係,雙方的溝通也能暢行無阻。何不現在就讓神知道那就是你心裡所求的?

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

2010-10-10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10 週 日
主題:禱告時的眼光
經文:詩篇九十五篇6-8節


兩個信徒為同一件事禱告,後來的反應和態度卻截然不同。原因何在?因為他們的眼光不一樣。 每個人帶著不同的生活體驗和期待到神面前。若想要清楚聽見神的聲音,務必先了解有哪些事會影響我們的聽力。 1. 與神的關係。天父對未信者和基督徒說的話不一樣。神沒有改變,信仰的基本元素也不變,但是祂會針對個人屬靈的成熟度與個別狀況說不同的話,因此兩個人聽到的意思可能南轅北轍,因為他們正走到生命旅程的不同階段。 2. 我們對神的認識。不同的上帝觀會影響我們聽見祂的聲音。譬如,若你認為祂是慈愛的父親,就會聽見祂在鼓勵你,你也能接受祂慈愛的管教;但你若認為祂是嚴苛的父親,就會覺得你似乎永遠達不到祂的要求。 3. 對神的態度。我們若帶著驕傲、悖逆的本性到神面前,自然就容易聽見祂權威的聲音。我們的態度若是謙卑,就很可能會聽見—並歡喜領受—祂的話語。 今天神依然繼續說話。駐足思想生命中有何障礙攔阻你聽見祂的話,有何因素影響你傾聽祂聲音的能力或意願。將這些問題擺在神面前,求祂穿透層層障礙。

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

2010-10-09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09 週 六
主題:禱告時的眼光
經文:詩篇九十五篇6-8節


兩個信徒為同一件事禱告,後來的反應和態度卻截然不同。原因何在?因為他們的眼光不一樣。 每個人帶著不同的生活體驗和期待到神面前。若想要清楚聽見神的聲音,務必先了解有哪些事會影響我們的聽力。 1. 與神的關係。天父對未信者和基督徒說的話不一樣。神沒有改變,信仰的基本元素也不變,但是祂會針對個人屬靈的成熟度與個別狀況說不同的話,因此兩個人聽到的意思可能南轅北轍,因為他們正走到生命旅程的不同階段。 2. 我們對神的認識。不同的上帝觀會影響我們聽見祂的聲音。譬如,若你認為祂是慈愛的父親,就會聽見祂在鼓勵你,你也能接受祂慈愛的管教;但你若認為祂是嚴苛的父親,就會覺得你似乎永遠達不到祂的要求。 3. 對神的態度。我們若帶著驕傲、悖逆的本性到神面前,自然就容易聽見祂權威的聲音。我們的態度若是謙卑,就很可能會聽見—並歡喜領受—祂的話語。 今天神依然繼續說話。駐足思想生命中有何障礙攔阻你聽見祂的話,有何因素影響你傾聽祂聲音的能力或意願。將這些問題擺在神面前,求祂穿透層層障礙。

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

2010-10-08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08 週 五
主題:你心裡所求的
經文:詩篇卅七篇1-8節


要明白神的話和祂的道,一定要了解經文的上下文。常聽有人將經文從背景架構抽離,說:「神說祂要將我心裡所求的賜給我,我相信祂說到做到。」這的確是神的應許,我一點也不懷疑,神確實應允要賜福給祂的兒女。然而信徒必須先做好屬靈的管家,預備自己能領受神的福分。 人的欲望是從神來的。欲望能驅使人努力工作、追求成就,也能激勵人發憤圖強、永不懈怠。試想人生若沒有值得努力的目標,生活豈不非常無趣?一個人的野心反映出他的性格和人生觀,而他用來追求人生意義的方法,則透露出他對神和祂的供應的認識。他與神的關係若有持續在成長,自然會生發仁義的欲望。 今天的經文告訴信徒,在要求神照祂應允的滿足心中的欲望之前,得先符合什麼條件:必須以神為樂(4節)、將自己的事交託祂(5節)、相信祂(5節)、默然倚靠祂(7節)。這些屬靈的動作都是成熟信心的表徵。 對神聖應許的背景不求甚解,恐怕只會造成內心的不安,無法平靜快樂,因為人的要求若是未受重視就容易心煩氣躁。信徒不能輕忽聖經的命令,將心中的欲望交給神,耐心等候祂成就—倘若那合乎祂的旨意。

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

2010-10-06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06 週 三
主題:不義之怒
經文:雅各書一章19-20節


憤怒會關閉溝通的大門,分裂彼此的關係,但是若壓抑怒氣,這些情緒就會轉為懷恨,毒害思想與行為。若不加以處理,沸騰的怒氣會伺機爆發,屆時受傷的恐怕不只對方,還會傷及無辜。 雖然我們可以用百般理由合理化憤怒的情緒,但重要的還是神的看法。從箴言書可以一窺神如何看待發怒的人。祂說他們的行為愚妄(十四17),會挑啟爭端(十五18)、多多犯罪(廿九22)。祂還警告我們不要和這種人來往(廿二24)。相對地,不輕易發怒的是大有聰明(十四29)、展現智慧(廿九8,11)。遠離紛爭的人是令人尊重的(二十3)。 在新約聖經,門徒雅各的將舌頭比喻成最小的火,能點著最大的樹林(雅三5-6)。他很清楚暴怒的人殺傷力有多強;他還提到憤怒使我們無法活出仁義的生活,也不符合我們在基督裡的身份。耶穌用祂的生命償還我們的罪債,就是要救我們脫離罪行。 耶穌鮮少發怒,但每一次都符合神的旨意,我們發怒卻通常是為了自我保護或欲求不滿。倘若神顯明你的怒氣是不義的,你就當認罪,讓聖靈在你裡面再生基督的性格。

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

2010-10-04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04 週 一
主題:面對衝突
經文:加拉太書二章1-16節


聖經記錄許多衝突的例子--國與國之間、朋友之間、家人之間。今天我們也看到同樣類型的衝突。發生衝突時,人往往會口出惡言,甚至是不實的指控,令對方憤怒痛苦。這時候,信念會決定我們處理這類問題的態度。

聖經說神超乎一切自然現象(詩一三五6)、政府(伯十二23)和人類(徒十七25)之上。天上地下無一能逃過祂的眼目或脫離祂的掌控。知道這些對我們處理衝突有何幫助?

首先,當有人用言語攻擊我們,天父不但知道,也應許要保護我們。若非神的允許,沒有什麼會臨到祂的兒女。其次,祂能將痛苦的時刻轉為對我們有益(羅八28)。我們不會失去盼望,因為祂的旨意不受任何攔阻,其中也包括惡劣的環境。最後,我們是祂鍾愛的兒女。祂是慈愛的天父,了解我們的遭遇,對我們不離不棄。身為祂的兒女,我們不必獨自面對衝突。

當我們相信神有至高的權柄,看待逆境的眼光自然會不一樣。我們不會再恐懼、憤怒、懷恨,而是藉禱告將問題交託給祂,尋求祂的帶領。

在這個墮落的世界,衝突無可避免。倘若混亂是我們造成的,就應當道歉。如果是別人的錯,就必須效法保羅對待彼得一樣勇敢面對。然而神的呼召我們要毫無條件地饒恕。我們是基督的使者,我們的態度就代表祂。

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

2010-10-02 靈修日課

2010 / 10 / 02 週 六
主題:如何使用聖經?
經文:詩篇第一篇1-3節


某件事佔據心中的份量多寡,會影響我們對待它的態度。譬如,你應該不會太關心一只舊鞋盒,但如果有人在裡面放了一萬美金,你恐怕就會非常慎重地選個安全的位置擺放它,以防它破損或被偷。

同樣,我們一旦領悟到聖經的價值,讀聖經就不再純粹是盡義務。反之,我們會渴望從聖經得著神的啟示和改變生命的力量。

神教我們要用何種態度讀祂撰寫的「生命手冊」。首先要滿懷渴慕地天天打開聖經,期待神啟示。第二,默想神的話,思想讀到的經文,吸收其中含意。第三,研究神的真理。方法有許多種。譬如,借助於聖經索引或搜尋引擎,研究新舊約聖經的某個特別字詞。或者一次讀一章,讀完整本聖經。第四,相信神的話。第五,順服。換言之,在生活中實踐讀到的經文。這通常需要勇氣和操練。第六,分享所學。如此行能鼓勵其他人,也加深自己對聖經的了解,將學到的功課融入生命。

聖經或許看似平凡無奇,與一般書籍無異。然而箇中活潑的真理具有保守生命、指引導路、洞悉心靈、鼓舞人心的功能。天地間唯獨聖經能告訴世人如何才能得救,永遠與神同在天堂。當我們領悟到聖經的價值,與神話語的互動自然會反映出其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