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

2010-11-19 靈修日課

2010 / 11 / 19 週 五
主題:聖靈的大能
經文:使徒行傳一章1-5節


耶穌離世前最後一星期告訴門徒,祂復活之後,他們就會領受保惠師—聖靈—祂會永遠與他們同在(約十四16)。聖靈會內住在每個信徒裡面,提供力量幫助他們過得勝的基督徒生活。 主非常樂意賦予我們神聖的能力,只要我們願意培養某些像基督的特質: ●清潔的心。得救之前,罪使人與天父隔絕。接受耶穌作救主之後,神就將我們洗淨(多三5),為我們披戴基督的義,潔淨我們可以作祂的兒女(多二14)。如今我們的責任就是追求聖潔,期待能越來越像主。經常為自己不義的念頭和行為認罪,我們就能得著赦免,洗淨一切的不義(約壹一9)。 ●順服的靈。在被接納進入神的家之前,我們的本性會抵擋神的權柄。但自從信靠基督之後,就不再受罪的權勢轄制,有自由的能力選擇順服。雖然生命仍無法臻於完全,但是神會觀察我們的心思意念是否矢志要跟隨祂。我們若盡心竭力追求順服祂,祂必會釋放能力幫助我們完成祂的事工。 我們若是以追求聖潔為優先,展現出順服神的態度,必能領受超自然的力量選擇仁義的生活。每一天,當我們在神面前認罪(詩五十1-2,10)、持守對神的委身、跟隨聖靈的帶領,就必充滿能力。

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

2010-11-18 靈修日課

2010 / 11 / 18 週 四
主題:與罪惡感交手
經文:約翰壹書一章5-9節


幾年前有一次去度假,我發現心情始終很難放鬆,不斷有控告的聲音苦苦糾纏:「你為何不多讀聖經?你不是應該要作見證嗎?怎麼還坐在這裡無所事事?」罪惡感悄悄潛入心靈,阻擋我享受人生。 罪惡感有兩種:聖經的和錯誤的。前者來自於破壞聖經的律法。這種罪惡感不是感覺,是事實:我們確實犯了罪,應當悔改。後者—包括認罪之後仍覺得罪孽深重—沒有事實依據,也沒聖經背書。神已經赦免,我們不必再感到羞愧。 許多人被錯誤的罪惡感糾纏不清,原因有很多。譬如,律法主義的教導為人生設下長串的規矩,但是人一輩子也達不到,反而開始對自己不滿。其次,童年受虐的經驗也會衍生自責。另一原因是完美主義。超高的標準讓人可望不可及,只好淹沒在自我定罪的感覺裡。另外,自卑感也會造成同樣的結果。 撒但會利用這些錯誤的罪惡感癱瘓我們。可想而知,緊接在罪惡感之後的就是懷疑神的慈愛與救恩,進而產生恐懼、焦慮、無法享受人生。同時身體也會出現症狀,如憂鬱症。 神不要我們揹負罪惡感。你若是有羞愧的感覺,求神幫助你找出原因,然後對自己宣告這些事實:你是與眾不同的(是神用祂的形像所造,被祂親手拯救的)、你是創造宇宙的主所珍愛的、你是罪得赦免的。最後奉耶穌的名拒絕所有錯誤的罪惡感。

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

2010-11-17 靈修日課

2010 / 11 / 17 週 三
主題:脫離罪惡感
經文:彼得前書二章22-25節


罪惡感可以被定義為人在蓄意犯罪後產生的焦慮情緒。此種情緒最早可追蹤至伊甸園。亞當夏娃吃下禁果後,開始對自己赤身露體感到羞愧,躲了起來。 在舊約時代,人會帶一份特別的祭物到聖殿「清償」自己的過犯。現代人並沒有這類實質方式能為罪惡感找到出口。 不過我們有更好的方法。 天父差祂的兒子耶穌—祂百分百是神,也百分百是人—在世上過著無罪的生活。祂擔當我們所有刑罰,像罪犯一樣接受釘十架的酷刑。讚美神,耶穌最終死而復生,勝過了死亡和罪。以弗所書一章7節說:「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,過犯得以赦免,乃是照祂豐富的恩典。」 事實上我們都犯了罪,理應永遠與神隔絕(羅三23)。然而藉著接受耶穌白白的禮物並將生命獻給祂,我們就能脫離死亡和罪惡感的桎梏。雖然我們生命的光景仍不完全,依然會犯罪,但慈愛的天父仍會持續赦免祂的兒女(路十一3-4)。 耶穌獻上的祭使我們脫離羞愧與死亡,並得著永遠與神同在的應許。但不代表我們從此有資格故意犯罪。雖然神應許要赦免我們,然而對救主的愛與感恩,理應激勵我們願意順服、事奉主。

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

2010-11-16 靈修日課

2010 / 11 / 16 週 二
主題:饒恕的過程
經文:馬太福音六章9-15節


面對傷我們至深的人,饒恕恐怕是最艱鉅的「任務」。若單單只是「渴望」順服神或不要對對方惡言相向,未必能完成這項任務。過去的記憶和痛苦可能會悄悄回到心裏,攪動怒氣和感到不公平的情緒。 雖然我們有責任在受傷後迅速主動饒恕,但要饒恕深深傷害我們的人確實需要一段時間。立刻就採取行動的確能避免苦毒在心裡生根。但是別忘了,傷害越深,饒恕需要的時間就越久。不過別灰心,神會一路陪伴你。 第一步是向神坦承內心的情緒。來到神面前,攤開所有憤怒,承認那就是罪。你將憤怒和傷痛擺在神明前,祂就能開始醫治你破碎的心靈。 這個過程有時會包括向得罪你的人承認你對他懷恨在心。這時候不宜為自己申訴或細數對方的罪狀,只要純粹承認你有罪。縱使對方的過錯似乎比你不饒恕的心態更嚴重,仍要小心避免為罪列出「排行榜」。將一切審判的權利都留給神吧。 饒恕能帶來自由,使我們脫離忿怒伴隨而來的各種情緒。在這過程當中,你會開始用憐憫的眼光看待那傷害你的人。最後你必會感謝神賞賜這學習饒恕的機會,使你得享祂豐沛的恩典。

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

2010-11-15 靈修日課

2010 / 11 / 15 週 一
主題:饒恕的障礙
經文:馬太福音十八章21-35節


饒恕可以被定義為放下對某人的恨意,或是放棄報復的權利。反之,不饒恕就是要求對方付出代價。 依照這些定律,不饒恕看起來比較公平,饒恕似乎很不公平。這說明了為何要饒恕很難。不饒恕違背了神賦予人類的對公平的感覺,偏偏祂又要我們饒恕那不值得饒恕的人! 為了逃避饒恕,我們會在心中不斷重播受傷的畫面。日久,痛苦和渴望報復的心態就完全被合理化。於是我們深信自己有憤怒的權利,進而要求賠償,心想怎能如此輕易就放過他! 天父也曾陷入如此兩難的窘境。人類全犯了罪,理應永遠與祂隔絕。祂不能武斷地赦罪,否則祂從此就不能再行公義。人類至終能夠被饒恕,乃因神的兒子為我們的罪所付上的代價,滿足了神對公義的要求。所以今天神才可以毫無顧忌、正正當當地赦免我們。 接受神的赦免,就等於放棄與任何人對立的一切權利。不饒恕的靈是很可怕的,會使人遠離一切平安與喜樂的源頭,那就是神。 一想到或看到某個人就令你氣憤填膺嗎?繼續心懷不平,你只會繼續被囚禁在忿恨的監牢,唯有放下才能重獲自由。基督已經預備了饒恕的鑰匙。拿著這根鑰匙,打開牢房的門,離開黑暗,進入光明。

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

2010-11-12靈修日課

2010 / 11 / 12 週 五
主題:處理怒氣
經文:歌羅西書三章8-17節


基督徒被要求要棄絕「惱恨、忿怒、惡毒、毀謗,並口中污穢的言語」(西三8)。這個命令非常清楚,但是達成目標的過程卻令人十分困惑、備感壓力。 第一步是承認自己心懷怒氣。對於已經發怒的人而言,這個步驟似乎是多餘的,但是對於那些壓抑憤怒的人,就需要一段時間在神面前自我省察。那些看不見的怒氣腫瘤會不斷長大,慢慢腐蝕心靈。 這時候就須要拿出神話語的利劍進行大手術(來四12)。 第二步是承認不義的怒氣就是罪,然後立即處理。憤怒往往是受傷後的反應,所以千萬不要加以合理化、找藉口或辯護。也許有人曾經得罪你,即使如此,懷恨在心也是一種罪。聖經叫我們要以善勝惡,不要以惡報惡(羅十二17,21)。 處理怒氣不是選擇,是神的命令。若堅持自己有生氣和懷恨的權利,就別指望能活出基督為我們創造的新生命。 神對解決怒氣提出的辦法是追求像基督,意即祂為我們所造的性情。我們的責任就是把它穿戴在身上。在這個改變的過程中,神邀請我們與祂同工。每跨出一個順服的腳步,基督的平安就會更多一些,憤怒就會更少一點。

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

2010-11-09 靈修日課

2010 / 11 / 09 週 二
主題:想像成功
經文:腓立比書四章4-19節


健康的思想是達成神聖目標的重要因素。聖經列舉多項信徒該與不該思想的事情,因為我們的每一個選擇、每一句話、每一個行動,都是出自心中的念頭。因此思想是否正直顯得格外重要。 聖經舉出,信徒老我的生命有許多活動和思想,與在基督裡的得勝生命格格不入。譬如憤怒、嫉妒、自憐,這些心態都是應當摒棄的。心中負面的思想,會像散播毒素一樣,污染行為、談話、性格。 不過神的話也提供了正確方向,要讓信徒的思想能湧流恩慈與仁愛,其中一項就是定睛於屬天的事(腓四8)。現代教會認定保羅是成功的,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。不過在當代人眼中,他卻是一個失敗者,屢遭鞭打、囚禁、迫害。 他也經常身無分文、孑然一身。然而即使身繫囹圄,保羅也依然保有在神裡面的喜樂、滿足與不動搖的信心(10-19)。他的一生精采展現出一種積極的信心,無論日子是蒙福或遭難,均不改其敬虔的心態。 箴言廿三章7節一語道出思想生活深遠的影響:「因為他心怎樣思量,他為人就是怎樣。」保羅深信自己是全能神所愛的僕人,也用實際行動來證明。現在是你應該藉著讀聖經,建立健康、滿足思想生活的時候了。

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

2010-11-08 靈修日課

2010 / 11 / 08 週 一
主題:神的成功
經文:哥林多前書二章9-10節


使徒保羅努力不懈要追求合神心意,做神要做的事。曾經與基督徒為敵的他,日後為神的國度大發熱心,不負神的期望,成功完成神交付的任務。我們若也想成功,必須: 目標清楚。保羅每一次出外宣教,都清楚訂定計畫拜訪的城市。他的目標就是在那裡傳福音、建立教會。目標越清楚,就越能敏銳抓住達成目標的機會,此外也會對神的時間越警醒。保羅初次拜訪以弗所時,當地人熱情邀他留下,卻遭他婉拒(徒十八20-21),因為他必須前往其他地方。不過後來等到環境許可,他又重返以弗所待了兩年,教導他們,建造他們的信心(徒十九10)。 委身。保羅全然委身於神的計畫,前往外邦世界傳福音。他將得著的救恩視為珍寶,渴望能與不認識基督的人分享。對神無盡的感恩,使他能滿懷熱情實踐神的計畫。這種敬虔的熱情其實非保羅獨有。類似這種凡夫俗子為完成神聖計畫奉獻一生的故事,在聖經中俯拾皆是。 我們應當效法保羅,天天尋求神,才不致偏離祂揀選的道路。祈求聖靈賜給你力量,幫助你跨越恐懼和憂慮,接受祂的教導與帶領(約十四26)。祂要在你身上並透過你成就的,絕對超乎你的想像。

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

2010-11-06 靈修日課

2010 / 11 / 06 週 六
主題:服事神的旨意
經文:哥林多後書五章9-10節


基督徒有時會有錯誤的觀念,以為事奉神一定要站在眾人前面。照這樣的想法,講員和獨唱獻詩的人才是在事奉神,其餘的都不算。不過他們也會自我安慰地想:「別氣餒,我們總有一天也會熬出頭,為神做大事。」 其實每一天的生活就是在事奉神。小小的信心舉動,說不定就能影響深遠。十七歲那年,我去拜訪爺爺,與他同住了一星期。爺爺恐怕作夢也想不到,他坐在後院的搖椅上和他十幾歲的孫子說的那些話,會有什麼永恆的意義,然而當時他與我分享的那些屬靈原則,卻改變了我的一生,而且我幾乎每一次講道都派得上用場。換言之,數以百萬的生命因我的爺爺得福。 跟隨神的人千萬不可限制服事的範圍。假如把服事侷限在某些教會事工,恐怕就會錯過每一天的機會,無法為這世界帶來改變。 信徒就是耶穌在地上的身體。我們是祂的雙手,要去接觸失喪的靈魂;我們是祂的雙腳,要走到任何有需要的地方;我們是祂的口,要安慰人、傳福音。今天你應該扮演什麼角色?用禱告矢志在所行的每件事上事奉神。

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

2010-11-05 靈修日課

2010 / 11 / 05 週 五
主題:心神不寧
經文:以斯帖記六章1-11節


當心思意念被其他事情佔據,聽不見神的聲音,有時神就會攪動我們的靈,迫使我們注意祂。以斯帖記裡有個明顯的例子。 在第六章,亞哈隨魯王「睡不著覺,就吩咐人取歷史來,念給他聽」(1節)。 亞哈隨魯王這才得知曾經有人密謀要暗殺他,後來被末底改揭穿詭計。王為了答謝他,計劃要大大褒揚他。 但是亞哈隨魯王有所不知的是,王的大臣哈曼早已視這位英雄為眼中釘。哈曼不但要陰謀殺害猶太人末將底改(五14),更打算消滅國內所有猶太人。不過最後王插手干預這件事,末底改和所有猶太人逃過一劫。 這整個過程是從何開始的呢?一個失眠的夜晚。亞哈隨魯王不曉得為何自己會失眠,但是我們知道:因為神要吸引他的注意。神有重要的話要對王說,祂的作法就是讓他睡不著覺。 你常常這樣嗎?汲汲營營追求人生目標,卻常覺得心神不寧,夜不成眠。這時候,要勇敢低頭禱告:「神哪,祢要對我說什麼呢?」你必發現神能夠也會透過不安的情緒對你說話。

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

2010-11-04 靈修日課

2010 / 11 / 04 週 四
主題:心有旁騖
經文:撒母耳記上三章1-10節


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?想要與人認真討論一件事,對方卻心不在焉?那的確令人很氣餒,因為你無法將意思傳遞過去,同時也發現原來對方這麼自私,你不禁感到忿怒、受辱。 當我們有重要的話想說,通常會很希望對方能夠專心聽。神也一樣。每次神開口,一定都是有重要的話要說,當然也會期待我們全神貫注、心無旁騖。 信徒若是與聖靈同行,當祂對我們說話,我們一定會馬上聽見。祂也許會在我們靈裡低聲細語,也可能會突然行一個明顯的神蹟。無論神選擇用何種方式說話,那些調整好自己要聽祂聲音的人必會聽見。 問題是我們並非時刻與聖靈同行。這時候,神為了吸引我們注意,或許就會攪動我們的靈,使我們感到心神不寧;不然便透過朋友的金玉良言,讓我們聽見祂的聲音。偶爾祂也會採取激烈的方式,譬如突然搬家或換工作。 當我們的步調與聖靈不一,神發出的警告訊號也許會像是屬靈攻擊。但其實那很有可能是神在向我們彰顯。有沒有可能神是想要吸引你注意?邊禱告邊思想神可能的意思,看看你能否辨識出祂的訊息。

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

2010-11-03 靈修日課

2010 / 11 / 03 週 三
主題:透過疾病說話
經文:使徒行傳九章1-19節


沒有人喜歡疾病或痛苦。畢竟,生病會有什麼好處呢?神不會故意要我們生病吧? 答案是「會」。這個答案恐怕會令許多人大吃一驚。當信徒不聽神的話,痛苦其實是神吸引我們注意的一大利器。假如病痛能使我們重新定睛於祂,那神絕對會這樣做。 想想使徒保羅。一聽到他的名字,很多人會立刻想到他是第一世紀一位尊主為大的宣教士,將福音傳遍各地。但他可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。他最初出現在聖經時,名叫掃羅,是迫害基督徒最烈的惡徒(徒九1-2)。這樣的掃羅,神如何才能得著他的心呢? 使徒行傳記載,耶穌在大光中顯現,當場卻只有掃羅看得見祂。耶穌在向他顯現之後,暫時奪去他的視力。這個處心積慮迫害教會的人頓時變得落魄不堪,只能靠人牽著進城,毫無自主能力。 在那三個黑暗的日子,掃羅心裡在想些什麼?他的腦海無異只有一件事:他遇見基督了。神在他人生最重要的時刻,奪去他的視力,使他無法分心。 神定意要我們得著的,不是舒坦的日子或短暫的快樂,而是能從永恆的角度看對我們最有益的事。有時這意謂著祂會將我們擊倒在地。若是你遭遇這樣的苦難,不要求醫治,反要求明白祂要透過你的病痛對你說什麼。

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

2010-11-02 靈修日課

2010 / 11 / 02 週 二
主題:透過悲劇說話
經文:民數記廿一章4-9節


雖然我們不願承認,但神有時的確會使用悲劇,迫使我們脫離自私或其他錯誤心態。突如其來的患難,往往能讓思緒變得格外清晰,因為神奪去我們所看重的,重新定睛於祂。 這一點在民數記廿一章4-9節清楚可見。這時候的以色列人又開始發怨言了。離開何珥山之後,神為了要他們避開以東人,特地繞遠路。以色列人卻開始不耐煩,向摩西和神大發怨言。他們的心遠離了神,神只好設法再把他們的心奪回。 有趣的是,這一回神的作法不是降福或再行神蹟奇事,畢竟這些方法以色列人早已見怪不怪。這一次,神派毒蛇爬入營內,造成多人死亡。 以色列人的反應為何呢?他們立即認罪,懇求摩西向神說情。這次的行動雖然造成以色列人損失慘重,卻成功吸引他們注意。 神會使用悲劇這種極個人的方式與祂兒女溝通。神要透過別人遭遇的悲劇對他們說什麼話,我們無從得知。但是當患難臨到我們自己身上時,就應當尋求明白祂對我們的旨意與教導。

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

2010-11-01 靈修日課

2010 / 11 / 01 週 一
主題:神透過失敗說話
經文:箴言廿一章4節


神吸引人關注的方法眾多,不過最令人痛苦、最不想要的就是失敗。失敗,沒有人喜歡,卻偏偏是神引我們注意最有效的方法。 驕傲會阻塞人與神之間的溝通管道,也是聖經明確表示為神所憎惡的事(箴六16-17;八13;十六5)。所以萬一你身上有驕傲,那神絕對知道你需要什麼:重大的挫敗。 約書亞記第七章的以色列人便是如此。這個新興的民族剛剛在耶利哥城大獲全勝,不禁得意洋洋、驕傲起來。他們攻下這座大城之後,自認所向無敵,讓不忠和悖逆可趁之機。 這些妄自尊大的以色列人,不理會神對小小的艾城制定的作戰計劃,妄想靠自己的力量得勝。他們大錯特錯了。神不讓他們得勝,寥寥數個艾城士兵便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,難堪至極。 神曾經讓用令人震撼的方式,幫助以色列人大敗耶利哥人,但現在祂必須改用其他方式吸引他們注意。今天,必要的時候,神也一樣會透過失敗對我們說話。 如果今天的失敗能帶來明天的成功,不就值得了嗎?當意外的失敗出現,請小心你的態度。別只是說「我搞砸了」,反要同意神的看法,說「我徹底失敗了」。然後問:「神啊,祢要藉這件事告訴我什麼?」